为什么现在不提“臭氧层空洞”了?

在泰国很多年了

或许是因为泰国地方小 感觉只是气候一如既往的热

也没觉得气候和环境变化和自己也没多大关系

前段时间回国一趟 这些年在认识的五湖四海的朋友

聊得最多的就是各地相继出现的“xx年一遇的极端天气”

一开始觉得有点夸张 但后面仔细盘了下这个问题

发现其实环境变化的影响离我们真的很近

臭氧层空洞是假的吗

School

Bus

如果回到十年前“人类正在破坏大气臭氧层,人类患皮肤癌的几率将大大增加!”这样的言论论和新闻肯定会充斥着我们的生活,科学家预言,到2050年地球的臭氧层将彻底被人类摧毁,生态系统也会随之崩溃。

然而,最近这些年,明明极端天气变得越来越频发,我们也意识到了环境究竟有多么重要,但为什么现在已经没有人再提起臭氧层空洞这个问题了呢?这个问题究竟是被解决了,还是说臭氧层空洞一开始就是危言耸听呢?

带着这个疑问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,得到的结论是:臭氧层空洞并非谣言,只不过这个空洞正在逐年缩小,并有望在未来的40年左右完全恢复。

臭氧层遭到破坏的原委

School

Bus

我们把时间拨回到1928年,以托马斯 米基利(Thomas Midgley Jr)为首的科学家团队,合成了一种具有优秀制冷效果的物质,氟氯烃,又被叫做氟利昂。

托马斯为了证明氟利昂无毒性和不燃性,猛吸一口氟利昂,并将这种气体吐出在燃烧的蜡烛上。

就这样,氟利昂贴上了无毒无害的安全标签,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取代了传统的制冷剂,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冰箱,空调机等各个领域。

然而,这个造福许多家庭的发明,却“捅破了天际”。

时间来到1970年,根据臭氧总量卫星观测仪测量的数据,明确地显示南极上空的臭氧层会在特定的季节迅速变薄,出现所谓的空洞,1985年,南极上方的臭氧层减薄甚至达到了惊人的70%左右。

科学家们非常震惊,因为臭氧层对地表生物及其重要,一旦地球退去这层“防晒衣”,会直接导致地表紫外线强度过高,引起非常严重的健康以及环境问题。

1986年气象学家所罗门博士带领的科考团队,来到南极洲麦克默多海峡进行实地调查。

在经过多次臭氧收集,测量和实验之后,确认当初这个标榜着无毒无害,高效易用的气体氟利昂是导致地球“屋顶”被掀开的元凶。

氟利昂,化学名氟氯烃,是一种主要由地面释放的卤素,当它飘到空中,会被阳光分解成氯气,氯气与臭氧结合,形成一氧化氯,进一步与更多的臭氧结合,对臭氧的分解起到催化的作用,把地球的臭氧层蚕食殆尽。

人类环境战争正式打响

School

Bus

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,1987年的9月,联合国环境署紧急召集多国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会议,商讨对氟氯烃对地球臭氧层破坏的解决方案。

会议后,多国签署了蒙特利尔议定书,其中明确规定了禁止氟氯碳化物的生产,以防止臭氧层的情况进一步恶化。

自此,多国采取的防范措施有效地遏制了臭氧层空洞的进一步扩大,迄今为止,经过全世界有意识地控制氯氟烃物质的使用,在2000年后,臭氧层的空洞面积不断缩小,在2019年臭氧层空洞面积缩小到1000万平方千米以下。

臭氧层空洞面积的减少,是人类共同努力的结果。也是人类面对危机的一次正确抉择。

我们胜利了?

School

Bus

为什么貌似已经锁定了这场环境战争的胜局,但这些年极端天气反倒更频发强发了,即使是在国内,什么“XXX年一遇”的“极端天气”频频登上新闻。

这就不得不提到我们目前要面对的新的环境问题,温室效应。

相同的事件好像在重复发生,一种物质危害到人类,我们就研究出另一种替代他的物品。可是替代的东西也不一定是安全的,也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

氯氟烃的替代物氢氟碳化合物,虽然不会对臭氧层造成破坏,但它却是极强的温室效应气体。对温室效应的形成比二氧化碳还严重,大量使用造成了全球气温的升高,促使两极冰雪融化,海平面被进一步提升。

于是,《蒙特利尔议定书》在2016年把氢氟碳也分类到危害地球环境的物质中。

虽然这也算是氯氟烃化合物带来的间接影响,但现在,臭氧层空洞有了很大的缓解,对人类的危害没有那么的直接了,加上现在各种环境问题层出不穷,人们的精力大多用来面对新事物和直观危害的事件,疲于应对,也就导致了我们对环境的问题没有没20世纪80年代关注了。

但我想说的是,危机还未消失,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,每个人都是地球公民,近些年出现的各种极端恶劣气候无时无刻不在警示着我们,环境的保护是持久战,我们还不能停下。

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: 泰国之眼Thailand Insider


Posted

in

by

Tags:

Comments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